随着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建筑的发展日新月异,高层、超高层建筑物不断出现,防雷减灾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仍有部分建筑开发商对雷击的危害性、破坏程度认识不够,心存侥幸。在省雷电防护工程质量监督站开展的今年上半年雷电防护装置专项验收中发现,西宁市90%以上的建筑物安装了雷电防护装置,但不少雷电防护装置成了摆设。 西宁属高雷暴区域
在青海省雷电防护工程质量监督站站长马海玲的办公室里,贴在墙上的一幅青海省雷电分布图格外引人注目。据了解,我省各地区年均雷暴日数为40天至80天,属多雷暴区和强雷暴区。其中,西宁的年均雷暴日数为40.3天,已经超过多雷暴地区年均雷暴日数40天的标准,属高雷暴区。
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西宁市雷暴的初雷日和终雷日的出现月份由以前的4月和9月变为现在的3月和11月。同时,随着我省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电子设备的迅速普及,因雷击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大。
《西宁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规定,新建、改扩建的建筑物,须由建设单位将雷电防护工程专业施工设计图送至市、县气象主管部门审核,经气象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须在气象主管部门监督下,按照审核后的雷电防护工程专业设计图施工。雷电防护工程竣工后,通知气象主管部门参加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据马海玲介绍,今年上半年雷电防护装置专项验收中发现,西宁市90%以上的建筑物安装了雷电防护装置,但验收结果不尽如人意。不少雷电防护装置成了摆设,验收合格率仅为60%。“许多人认为青海少雨,雷击灾害不严重,但事实并非如此,尤其是6月至8月,更要加强防范,警惕雷击事故发生。西宁40%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不合格,防雷现状实在不容乐观!”马海玲说。
小心,防雷装置“引雷入室”
建筑物的避雷防护带都设在楼顶,长年暴露在外,受自然老化、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避雷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损毁的防雷装置不但起不到防雷作用,反而存在“引雷入室”的危险。如果不按时进行防雷安全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防雷装置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安全防护作用。因此,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验收合格后,还应每年进行防雷安全检测,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护装置须每半年检测一次。
“我家小区好像有防雷装置吧,家里装太阳能热水器时,好多人都说房顶上有避雷针。”家住省城小桥大街的宋女士告诉记者,虽然知道雷击事故的严重性,但因为从来没发生在自己和周围的亲朋好友身上,也就没当回事儿。
有了避雷针就能防雷吗?马海玲解释:“要起到防雷作用,不是有避雷针就可以的,因为雷电防护装置是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雷电防护产品和设施的总称,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防雷效果将大打折扣。”
据马海玲介绍,检查中发现不少市民在楼顶的平台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因为一些市民不知道顶层有避雷带,把太阳能热水器设备搭得高于避雷带,而且没有和周围的避雷带相连。一旦出现雷暴,很可能会使雷电流不能及时泄出,造成“引雷入室”的后果。因此,她提醒建筑物管理人员和市民,不要在楼顶上随意安装电器、乱拉电线,雷电防护装置按时年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雷电天气,千万别用太阳能热水器
随着电气化设备的逐渐增多,对雷电流的感应也越来越敏感。在雷暴到来之前,市民应关好门窗,切断家里各种家用电器的电源,不要靠近通向室外的门窗、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金属管道,应学习防雷避险常识,提高防雷避险自救能力,尽量将雷击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雷雨天气时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避免热水器在楼顶及屋顶遇到雷击时电流感应传到室内造成人员伤亡。但如果在室外遇到雷雨天气,又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的方式避免受到雷电伤害。双脚并拢蹲下,手放在膝盖上,身体向前屈,如果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会更好。
另外,市民在购买房屋时,一定要检查房地产开发企业或售房部门是否持有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核准书和雷电防护装置验收合格证。若证件齐全则说明该建筑的雷电防护装置已经通过气象主管部门的验收,可安心入住,若发现违规建筑物,可向青海省雷电防护工程质量监督站举报,举报电话:(0971)6135472。(作者:黄启阳)
★相关新闻 西宁市安监局发出通知严查建筑防雷设施
8月15日,西宁市安监局发出通知,将在校安工程、建筑防雷、旅游安全等八个方面开展专项整治。
近来全省雷电天气频繁,西宁市安监部门将对重点建设项目、工业企业、易燃易爆场所等开展防雷减灾安全检查,防止雷击事故发生。在建筑工地安全检查方面,西宁市将重点整改已排查出的42处安全隐患,通过当场整改、限期整改、下达行政执法文书、现场指导监督、责令整改等方式排除安全隐患。近期正处旅游旺季,西宁市还将组织安监、旅游、交通、交警等部门开展旅游客运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查异地经营车辆、“黑车”非法拉客、司机违规驾驶等行为。同时,交通部门将在西宁市区17条道路上施画车道分界线等交通标线,增设指路、指示等交通标志,并将加大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