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风下雨气象站观测员冒雷击的危险站到山顶
字号:T
|T
作者:[贵州科比特防雷产品部]
人气:
发表时间:2019/1/5 16:55:04
他们干的是天气预报最基层的工作;
他们在山顶上办公,上班得爬248级台阶;
他们每隔三小时收集一次天气资料,跟全世界分享。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南部龟山山顶上的龟山气象观测站,体验气象观测员的工作和生活。
这里发布的气象资料,全世界都能收到
龟山气象观测站位于济南市区舜耕路南头的龟山山顶上,是济南市唯一的国家基本站。早上7点半左右,当记者冒着清晨的寒风,上气不接下气地攀上山顶时,值班观测员张旭东已经准备好要开始工作了。
7点45分,当天的第一次天气观测工作开始了。张旭东带着记者来到了观测场上,偌大的场地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观测仪器。有用来观测地表温度的地温表,有用来测量降雨量的雨量筒,还有用来测量气温的百叶箱,里面有两个气温计,分别显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仪器,用来测量风速风向、酸雨、日照时数等等。在观测场里巡视了一圈之后,张旭东返身回到办公室,通过办公电脑把包含风速、风向、气压、气温、能见度、云等天气情况的“天气报”发送了出去。整个过程下来刚好8点03分。
忙完手头的活,张旭东才算稍稍放松了下来,他告诉记者,别看观测站地方不大,发挥的作用却很重要。“气象观测站就相当于医院里的化验部门,观测员的工作就是先给天气做个检查,然后把资料发给气象台的预报员,预报员就相当于医生,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最后要由预报员来做出综合判断。”
张旭东告诉记者,龟山气象观测站是国家基本站,由观测员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先上传到省气象局,再由省气象局把全省的情况进行汇总打包发往国家气象局,最后再由国家气象局传到世界气象组织,和全世界分享。“由我们这里发出去的气象资料,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能收到。”张旭东自豪地说。
这里24小时有人值班,大年三十也得在山上过
记者了解到,龟山气象观测站24小时都有人值班。可能是考虑到山上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晚上黑灯瞎火也不太安全,现有的6名观测员全部都是男同志,平常6个人轮流上山值班,一干就是24小时。“一年365天,我们6个人轮流值班,赶上大年三十也得在山上过。”作为6名观测员中的“老大哥”,张旭东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
“刚开始来到龟山站的时候,确实感觉"熬"得慌。”在采访中,张旭东告诉记者,原来观测站的地点在无影山中路省气象局那里,后来才搬到了舜耕路的龟山山顶上。刚刚搬来的时候,大家对24小时的上班制度也非常不适应。“特别到了晚上,山上都没有人了,四周很寂静,那时候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听《金山夜话》。”张旭东笑着说。
除了工作条件艰苦外,山上生活也很艰苦。张旭东告诉记者,原来山上连水都没有,生活用水都是从山下挑上来的。另外,在山上吃饭也很不方便,经常吃方便面。
条件艰苦,这份工作的要求却不低。“干我们这份工作,整天要跟数字打交道,连文字都很少,就怕出差错,一旦出差错,工作质量就降下来了。”
别人刮风下雨都往屋里钻,他们硬着头皮往外面跑
“我们干的这个工作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刮风下雨往屋里面跑,我们是硬着头皮也得出去。”张旭东告诉记者,每当天气变化,尤其是刮风、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就是观测员最忙乱的时候,“就那么几分钟,要是错过了观测的时间,就会出现纰漏”。另外,夜间值班的时候也比较“熬人”。“有的时候感觉特别困,心想就眯一小会,结果错过了观测时间。”
据了解,在龟山气象观测站,观测员每隔三小时就要观测一次,8点、11点、14点……以此类推,另外每隔1小时还要到外面巡视一下各种仪器设备。不管狂风暴雨还是冰雹闪电,观测员都要到外面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观测条件好多了!”张旭东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气象观测工作完全是由人工来完成的,现在已经有了天气自动采集器。“天气观测发展到现在,自动观测站已经能够完成气温、湿度、气压等方面的天气采集工作,而能见度、云、降雪深度等还由人工来完成观测。”张旭东表示。
看似平常的工作也有危险,观测员最怕下雨打雷
初到龟山气象观测站,记者感觉山上的空气比山下清新很多,清早还有不少市民到山上晨练。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好像跟“危险”二字根本不沾边,然而观测员却告诉记者,气象观测也是一份需要冒险的工作。
“观测员最害怕的就是下雨打雷,山上基本每年都会遭到雷击。”说起雷击事件,张旭东又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一名值班的同事走在屋外的小路上,一声巨雷突然在身边炸开了,感觉很是恐怖。
“现在我们这里的防雷措施基本上是最顶级的。”张旭东笑着指给记者看,观测站办公室的门、窗外都罩着一层铁架子,看起来像笼子一样,其实安装这些铁笼子并不是为了防盗,而是为了防雷。
他们在山顶上办公,上班得爬248级台阶;
他们每隔三小时收集一次天气资料,跟全世界分享。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南部龟山山顶上的龟山气象观测站,体验气象观测员的工作和生活。
这里发布的气象资料,全世界都能收到
龟山气象观测站位于济南市区舜耕路南头的龟山山顶上,是济南市唯一的国家基本站。早上7点半左右,当记者冒着清晨的寒风,上气不接下气地攀上山顶时,值班观测员张旭东已经准备好要开始工作了。
7点45分,当天的第一次天气观测工作开始了。张旭东带着记者来到了观测场上,偌大的场地上分布着各种各样的观测仪器。有用来观测地表温度的地温表,有用来测量降雨量的雨量筒,还有用来测量气温的百叶箱,里面有两个气温计,分别显示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种仪器,用来测量风速风向、酸雨、日照时数等等。在观测场里巡视了一圈之后,张旭东返身回到办公室,通过办公电脑把包含风速、风向、气压、气温、能见度、云等天气情况的“天气报”发送了出去。整个过程下来刚好8点03分。
忙完手头的活,张旭东才算稍稍放松了下来,他告诉记者,别看观测站地方不大,发挥的作用却很重要。“气象观测站就相当于医院里的化验部门,观测员的工作就是先给天气做个检查,然后把资料发给气象台的预报员,预报员就相当于医生,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最后要由预报员来做出综合判断。”
张旭东告诉记者,龟山气象观测站是国家基本站,由观测员收集到的气象资料先上传到省气象局,再由省气象局把全省的情况进行汇总打包发往国家气象局,最后再由国家气象局传到世界气象组织,和全世界分享。“由我们这里发出去的气象资料,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能收到。”张旭东自豪地说。
这里24小时有人值班,大年三十也得在山上过
记者了解到,龟山气象观测站24小时都有人值班。可能是考虑到山上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晚上黑灯瞎火也不太安全,现有的6名观测员全部都是男同志,平常6个人轮流上山值班,一干就是24小时。“一年365天,我们6个人轮流值班,赶上大年三十也得在山上过。”作为6名观测员中的“老大哥”,张旭东已经在岗位上坚守了30多年。
“刚开始来到龟山站的时候,确实感觉"熬"得慌。”在采访中,张旭东告诉记者,原来观测站的地点在无影山中路省气象局那里,后来才搬到了舜耕路的龟山山顶上。刚刚搬来的时候,大家对24小时的上班制度也非常不适应。“特别到了晚上,山上都没有人了,四周很寂静,那时候为了打发时间,经常听《金山夜话》。”张旭东笑着说。
除了工作条件艰苦外,山上生活也很艰苦。张旭东告诉记者,原来山上连水都没有,生活用水都是从山下挑上来的。另外,在山上吃饭也很不方便,经常吃方便面。
条件艰苦,这份工作的要求却不低。“干我们这份工作,整天要跟数字打交道,连文字都很少,就怕出差错,一旦出差错,工作质量就降下来了。”
别人刮风下雨都往屋里钻,他们硬着头皮往外面跑
“我们干的这个工作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刮风下雨往屋里面跑,我们是硬着头皮也得出去。”张旭东告诉记者,每当天气变化,尤其是刮风、下雨或下雪的时候,就是观测员最忙乱的时候,“就那么几分钟,要是错过了观测的时间,就会出现纰漏”。另外,夜间值班的时候也比较“熬人”。“有的时候感觉特别困,心想就眯一小会,结果错过了观测时间。”
据了解,在龟山气象观测站,观测员每隔三小时就要观测一次,8点、11点、14点……以此类推,另外每隔1小时还要到外面巡视一下各种仪器设备。不管狂风暴雨还是冰雹闪电,观测员都要到外面进行观测并做好记录。
“与过去相比,现在的观测条件好多了!”张旭东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气象观测工作完全是由人工来完成的,现在已经有了天气自动采集器。“天气观测发展到现在,自动观测站已经能够完成气温、湿度、气压等方面的天气采集工作,而能见度、云、降雪深度等还由人工来完成观测。”张旭东表示。
看似平常的工作也有危险,观测员最怕下雨打雷
初到龟山气象观测站,记者感觉山上的空气比山下清新很多,清早还有不少市民到山上晨练。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好像跟“危险”二字根本不沾边,然而观测员却告诉记者,气象观测也是一份需要冒险的工作。
“观测员最害怕的就是下雨打雷,山上基本每年都会遭到雷击。”说起雷击事件,张旭东又打开了话匣子,有一次,一名值班的同事走在屋外的小路上,一声巨雷突然在身边炸开了,感觉很是恐怖。
“现在我们这里的防雷措施基本上是最顶级的。”张旭东笑着指给记者看,观测站办公室的门、窗外都罩着一层铁架子,看起来像笼子一样,其实安装这些铁笼子并不是为了防盗,而是为了防雷。
责任编辑:[科比特防雷]
------版权所有http://www.spdoem.cn(转载请注明出处)
此文关键字:移动防雷,贵州机房防雷,贵州煤矿防雷,贵州防雷资质,贵阳防雷,贵州防雷,贵州防雷公司,贵州防雷工程,防雷工程公司
同类文章排行
- “两会”前期天气晴朗 气象服务贴心
- 铜仁地区启动旅游行业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 教学楼避雷入地线断裂失效 小学生室内被雷击晕
- 常德市气象局开展农村防雷安全工作调查
- 海南省开展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 开关型防雷器和限压型防雷器的区别
- 黄海南海局部海域将有6~7级北到东北风
- 刮风下雨气象站观测员冒雷击的危险站到山顶